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如何体现“更加积极”,如何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记者从7月25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获悉,财政部坚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确保尽早发挥政策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用好债券资金见实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支持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上半年共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随着专项债投向领域由“正面清单”管理转变为“负面清单”管理,同时政策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推动专项债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上半年,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由原来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各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不断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说。
与此同时,财政部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监督,推动地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截留和挪用,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资产管理和还本付息资金管理等工作。
今年以来,国债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介绍,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同比增长35.28%,发行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较去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此外,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4次如期发行完毕。
据了解,按照已公布的三季度国债发行安排,财政部将在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与二季度发行期次基本相当。
保障基本民生加力度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社保司副司长葛志昊介绍,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针对稳就业,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包括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继续实施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等政策,引导企业稳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同时,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更多紧缺技能人才。
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中央财政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并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确保超过3亿老年群众基本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围绕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相关补助资金5522亿元,支持加强医疗救助,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方面,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试点,减轻失能老年人照护支出压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支持地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提振消费行动出新招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消费潜能,推动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经建司副司长吴盖介绍,今年1月、4月,财政部已分两批累计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近期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支持各地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投入大、涉及领域多,需不断强化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吴盖表示,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密切跟踪政策实施进展,压实各地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对资金分配、兑付和使用等情况加大抽查检查力度,严防资金挤占挪用、骗补套补。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资金政策效能,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优化参与门槛、简化补贴流程、规范市场秩序,更好保障消费者利益。同时,指导各地加强资金统筹,动态调整省份内各地资金额度,同时结合实际预拨部分资金到相应支付平台或经营主体,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垫资压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汽车、家电、家装、手机等商品销售额1.6万亿元,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高于去年全年1.5个百分点。
置换化债政策显实效
一揽子化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去年,我国正式出台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一系列增量化债支持政策。据介绍,截至6月末,今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为确保置换政策及时落地见效,财政部指导督促地方加强隐性债务置换管理,包括指导各地合理安排发行节奏,缩短债券发行和实际置换的时间差,最大程度降低利息成本;指导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过程中的梳理核实、变动统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加强置换债券资金监管,坚决防止挤占挪用,对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总体来看,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李大伟表示,通过发行使用低息的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置换利息高、期限短、风险大的隐性债务,大幅减轻地方还本付息压力,腾出更多资源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着力在地方财力保障上增强度。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下达进度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2.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