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雨刚过,巷口的香椿就冒出紫红的芽。张奶奶总在这时挎着竹篮采香椿,回来用沸水一焯,那股子冲鼻的香就变得温润。切碎了拌进蛋液,猪油热锅 “刺啦” 一响,金黄的蛋饼边缘微微焦脆,香椿的辛香混着蛋香漫出厨房,连对门的孩童都要踮脚张望。配着新蒸的小米粥,每一口都是草木初萌的清鲜。
盛夏的午后,最馋李婶的酸梅汤。玻璃罐里泡着乌梅、山楂和陈皮,冰糖在水底慢慢融化,阳光透过玻璃,映得汤色如琥珀。冰镇过后舀一勺,酸得舌尖发麻,随即涌上甘洌的甜,喉头的燥热瞬间消散。若再就块绿豆糕,糯米的绵密裹着豆沙的沙软,酸甜交织间,蝉鸣声都仿佛温柔了几分。
秋分前后,王大伯的酱园该开缸了。晒足百日的豆瓣酱泛着油光,揭开木盖的刹那,豆瓣的醇厚混着辣椒的辛香直往人怀里扑。街坊们提着空瓶来打酱,回去拌面条、炒南瓜,或是抹在刚出炉的锅盔上。最妙是用新收的毛豆炒酱,翠绿的豆粒裹着红亮的酱汁,配白米饭能多吃两碗,那是秋日丰收的浓滋味。
隆冬的清晨,赵师傅的羊肉汤馆蒸汽腾腾。黑陶锅里的羊骨熬了整夜,汤面浮着层奶白的油花。切薄片的羊肉在热汤里一涮就卷,撒把蒜苗、淋勺红油,捧着粗瓷碗喝下去,从舌尖暖到脚心。老客必点一份油饼,撕成小块泡进汤里,饼的麦香混着肉的醇厚,窗外的寒风再烈,也吹不散这满室的暖。
厨房的窗户框住了四季流转,灶台上的烟火气却从未停歇。香椿的嫩、酸梅汤的凉、豆瓣酱的浓、羊肉汤的暖,这些随着时令生长的味道,藏着自然的时序,也裹着日子的温情。当筷子夹起第一口鲜,便知又是一年好时节。
发布于:湖南省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